许多老年朋友在体检时发现“血脂高”,尤其是报告上提示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”偏高。这个LDL-C常被称为“坏胆固醇”,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。随着年龄增长,它更容易升高。别担心,了解它并科学管理是关键。
“坏胆固醇”是什么?有啥危害?
身份揭秘:胆固醇本身有重要作用(如合成激素、构建细胞膜),但过多就成问题了。 胆固醇不溶于水,它必须装载到各种脂蛋白上才能在血液中运输。低密度脂蛋白负责将肝脏合成的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,包括血管壁。装载到低密度脂蛋白(LDL)上的胆固醇就是LDL-C。
展开剩余83%主要危害:LDL-C过高时,会像“垃圾”一样沉积在血管壁内,逐渐形成斑块,使血管变窄、变硬(动脉粥样硬化)。LDL-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危险因素,大大增加了心梗、脑梗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这导致了所谓的“坏胆固醇”之名。因此,控制LDL-C水平对老年人预防这些疾病至关重要。
为什么老年人容易LDL-C高?
LDL-C升高的原因复杂,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:
1. 自身合成多:血液中大部分LDL-C由肝脏自身合成,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小部分(约1/3)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老人即使吃得清淡,LDL-C仍偏高。
2. 清除能力弱:年龄增长可能导致肝脏清除LDL-C的能力下降。
3. 其他因素:遗传、高胆固醇饮食、缺乏运动、超重/肥胖、糖尿病、甲状腺或肝肾问题等都可能导致LDL-C升高。
如何知道我的LDL-C高不高?目标是多少?
定期体检:血脂检测是常规体检项目,看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”这项数值。
目标因人而异:不能只看化验单上的“正常范围”,医生会根据您的整体健康状况(如是否有冠心病、糖尿病、中风史、高血压、吸烟等) 评估风险等级,设定个体化的目标值:
超/极高危:目标<1.4 或 1.8 mmol/L。
高危:目标<2.6 mmol/L。
中/低危:目标<3.4 mmol/L。
超过目标值,就需要干预。
老年人如何管理高LDL-C?
01
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
饮食注意事项
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(肥肉、动物内脏、油炸食品、黄油、猪油)的摄入。
多吃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、豆类、海鱼、坚果(富含纤维、植物甾醇、健康脂肪)。
不必极端忌口,完全不吃肉、蛋、奶可能导致营养失衡,关键是均衡,蛋、奶(低脂)、瘦肉适量吃没问题。
动起来,但要安全
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太极拳、游泳),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。
量力而行,循序渐进,注意防跌倒,咨询医生或康复师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。
戒烟限酒
必须戒烟,限制饮酒。
02
药物治疗(遵医嘱)
首选他汀类药物。它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,效果明确。大部分老年患者耐受良好。
若单用他汀不达标,医生可能加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(依折麦布/海博麦布)或选用PCSK9抑制剂(如依洛尤单抗、阿利西尤单抗、英克司兰等新型注射药强效降脂,副作用少)。
75岁以上老人用药需特别谨慎,医生会全面评估您的健康状况、预期寿命、合并用药、肝肾功能等,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用药及选择何种药物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尽量达标,不强求。
用药与监测很重要
定期复查
生活方式干预:6-8周后查血脂,达标后每3-12个月复查。
开始服药(尤其他汀):4周内查血脂、肝功、肌酶。之后遵医嘱定期复查(达标后通常每6-12个月)。
警惕药物副作用
他汀/依折麦布:关注肌肉酸痛、乏力等。定期查肝功、肌酶很重要。
PCSK9抑制剂:注意注射部位反应或感冒样症状。
发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,医生会调整剂量、换药或停药。切勿自行停药!突然停药可能使血脂反弹,增加风险。
老年人用药特别提醒
注意药物相互作用(尤其同时吃多种药时)。
警惕降脂药可能加重肌肉流失(影响活动、增加跌倒风险)。
长期用药耐受良好者,无特殊原因不要擅自停药。
总结
老年人发现LDL-C升高很常见,但也是可控的。关键在于:
了解风险,认识“坏胆固醇”的危害。
定期检查,明确自己的目标值。
健康生活,合理饮食、科学运动、戒烟限酒。
科学用药,在医生指导下用药,并密切监测。
个体化管理,尤其高龄老人,治疗方案需高度个性化,安全优先。
与您的医生充分沟通,制定最适合您的管理计划,保护好血管健康,安享晚年!
发布于:北京市国内最靠谱的配资公司,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查询,股票配资技巧和方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