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通讯员 吴子棋)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脉搏,探寻青年学子服务基层的实践路径,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“志远”志愿服务队于7月6日深入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沙坪村,围绕“茶产业与红色资源融合发展”开展主题调研。此行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探索,更成为一堂生动的“如何更好融入基层”的实践课。队员们带着求知与服务的热情,在与沙坪村村助理万成龙的深度交流中,收获了关于大学生扎根基层、贡献才智的宝贵洞见。
图为志远志愿服务队达到沙坪村与村助理万成龙合照 周旋供图
躬身实践,感知基层脉动。队员们行走在沙坪村的土地上:在茶香四溢的园圃间,记录茶农的期盼与技术瓶颈;在承载历史的红色遗迹旁,聆听革命故事与保护传承的困境;在质朴的农家院落里,感受村民的日常生活与所思所盼。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纸笔记录实况,力求触摸到乡村最真实的温度与发展最迫切的需求。这些一手资料的收集,正是理解基层、融入基层的第一步。
图为志远志愿服务队成员涉足茶山 周旋供图
展开剩余72%图为志远志愿服务队成员就茶业问题与村民进行交流 吴子棋供图
图为志远志愿服务队成员进入村民家中走访 宋瑾供图
在调研成果交流会上,村助理万成龙结合自身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沙坪村的实际,向充满热情的青年学子们分享了关于“大学生如何更好融入基层、贡献智慧”的深刻见解:
1. 读懂“基层发展大趋势”:“基层不是静止的,它在国家战略和地方政策推动下不断演变。”万助理强调,大学生首先要敏锐把握乡村振兴、产业升级、基层治理现代化等大方向。了解政策导向、区域发展规划和乡村自身的定位,才能找准服务的着力点,避免“水土不服”。比如在沙坪村,理解“红绿融合”是省级乃至国家级鼓励的振兴路径,就是把握住了关键趋势。
2. 练好“人际沟通基本功”:“基层工作核心是与人打交道。” 万助理指出,放下“书生气”,学会用朴实真诚的语言与村民、村干部沟通至关重要。要尊重乡土文化和习俗,耐心倾听,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和真实诉求。建立信任关系,是开展任何工作的基石。“蹲在田埂上和乡亲聊天,比坐在会议室里讲理论更有效。”
3. 深谙“地方实际是根基”:“千村千面,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。” 万助理特别提醒,大学生要沉下心去了解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、历史文化和现实困境。他分析了不同乡村的差异:
以旅游为驱动的:融入重点可能在提升服务品质、参与文旅策划、新媒体营销等。
以特色产业为支柱的:融入需要关注技术推广、品牌建设、产业链延伸、市场对接等实际问题。
以项目带动发展的:融入需理解项目目标,协助做好组织协调、群众动员和落地执行。
以传统农业为主的:必须聚焦民生关切——如何提高种粮效益?如何改善基础设施(水、路、网)?如何解决留守老人儿童的实际困难?如何丰富村民文化生活?“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,就是要解决这些最实在的问题。”
4. 从小处着手,展现价值:“不要好高骛远,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。” 万助理鼓励学子们,无论是帮助整理文档、设计宣传单页、教老人用手机,还是利用专业知识分析一份数据、提出一个微小的改进建议,都是在为基层做贡献。用专业知识和青春活力解决一个具体的小问题,往往能赢得信任,打开更大的合作空间。
图为志远志愿服务队与万助理就青年如何更好融入基层进行探讨 戴沁芳供图
图为万助理为志远志愿服务队成员答疑解惑 宋瑾供图
青春赋能,共绘振兴蓝图。万助理的肺腑之言,为青年学子们点亮了一盏融入基层的明灯。此次沙坪之行,不仅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茶产业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挑战与机遇,更让他们领悟到,真正的“三下乡”价值,在于将青春的热忱转化为扎根泥土、服务乡亲的自觉行动。学子们带回的不仅是调研数据,更有万助理传授的“基层工作心法”。他们立志未来无论身处何方,都将秉持这份对基层的理解与尊重,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,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,用实干和智慧,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精彩篇章——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,把汗水洒在振兴路上,把青春融入乡土中国最蓬勃的脉动之中。
发布于:湖北省国内最靠谱的配资公司,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查询,股票配资技巧和方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