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的长沙,暑气蒸腾,却挡不住一群年轻人奔赴热爱的脚步。
7月7日,湖南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“艺启匠心”志愿服务队15名队员,带着热忱与担当,踏入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兴合村绿荷塘小学,开启为期14日的“三下乡”之旅。这支分工明确的队伍,以传承非遗文化为核心,用多元课程为乡村孩童编织梦想,在夏日校园书写温暖篇章。
出发前,15人的队伍便构建起清晰架构:宣传组紧盯记录与传播,誓要留住每一份感动;采购组精挑细选物资,为课程落地备齐“弹药”;财务组严谨规划收支,保障每一分善意都花在刀刃上…… 从策划到执行,队员们反复打磨细节,只为给绿荷塘小学的孩子们,呈上最饱满的诚意。
走进手工教室,竹编课程开场便抓住孩子们的目光。孩子们起初笨拙地抓着竹条,在志愿者一对一指导下,慢慢找到“经纬交错”的节奏。当一个个带着童趣的竹编造型贴画成型,孩子们举着作品欢呼,眼神里映着对传统技艺的惊叹 —— 原来竹编能“变出”这么多花样,老祖宗的手艺藏着无尽智慧。 纸鸢课程同样热闹。志愿者将剪纸、拼贴、装饰融入教学,彩纸化作灵动翅膀。孩子们剪出花样、拼贴图案,用花纹点缀属于自己的“天空精灵” 。每一步都浸透着非遗传承的温度。
展开剩余43%安全教育课上,志愿者用情景剧、动画演示,教孩子们应对火灾、溺水。实用知识化作生动记忆,为乡村孩子筑牢安全防线,这是志愿服务队送给孩子最珍贵的“防护衣” 。
绿荷塘小学的孩子们,从对非遗懵懂,到主动讲述竹编、纸鸢故事,传承的火苗,已在他们心底燃起。15人队伍的付出,在夏日校园结出温暖果实 —— 不仅让非遗文化“活”在孩童指尖,更让教育帮扶的阳光,照进乡村教育的角落。 “艺启匠心”服务队的故事,期待这份热忱,继续在三下乡路上蔓延,让非遗传承、教育帮扶的星火,点亮更多乡村孩童的梦想天空。
团队:设计艺术学院 艺启匠心志愿服务队
文:设计艺术学院 杜可心怡
图:设计艺术学院 罗紫霓
审核老师:杨杨
发布于:河北省国内最靠谱的配资公司,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查询,股票配资技巧和方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